潘荣 册封琉球国王的使节
杨国桢教授在《明代闽南通琉球航路史事钩沉》中也指出,潘荣作为琉球册封使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闽籍册封使和闽籍航海人员结合有利无害的实例,从而为闽籍官员担任册封使,开辟了道路。”清朝八次册封琉球,其中有四次,由闽籍官员四人分别担任正、副册封使,他们之所以能成行,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潘荣的开路之功。
记者探寻
坟墓杂草丛生
墓碑不知去向
潘荣墓杂草丛生,原墓碑不知去向,现有墓碑无字
过了漳州战备大桥不到800米,就是龙海市九湖村的岭兜村。潘荣的墓就在村后的小山坡上。几经打听,记者在一村民民居后面的小山坡找到潘荣墓。
“我只知道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墓。”村民何女士说,岭兜村大多数都姓潘,都是潘氏的后裔,她的丈夫也姓潘,由于现在这个墓就在她家屋后,所以每年清明他们家人都会去祭祀。
拨开杂草,露出墓碑,但墓碑是破损的,周边用水泥修补过,墓碑上没有字。
漳州市文管办有关人士介绍,潘荣78岁逝世,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其墓在这个小山上,地名因此叫做尚书岭,墓碑篆文为“明故资善大夫南京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潘公墓”,墓前路口有一个半月形的池塘,面积约三亩,人称为尚书潭。可惜的是,原有墓前仪制石羊、石马、石翁仲,及社口路头一座三丈多高的墓道碑,于“文革”时被破坏。“现在墓碑也不见了,以前还曾有过墓志铭,现在也不见了,但是文管部门曾保存有墓志铭的拓片。”
府第“四分五裂”
前院建了个公厕
另一处遗迹就是位于新华西的“潘尚书府第”。
据地方史志记载,潘荣生性恬淡敦厚,做官四十年,历经四朝皇帝,奉职皆无过错,累迁至南京户部尚书。弘治元年(1488年)告老还乡时,孝宗皇帝赐“月廪岁夫如制九年”(九年内照发薪米和用人费),他在东铺头(今新华西路)新建府第,人们普遍称之为尚书府,其府第通大街的小巷称为尚书巷,地名至今沿用。
昨日下午,下着细雨,在新华西的“尚书第”门前,记者看到的是一排典型的红砖建筑,房屋外面一石碑显示,它于1988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了解,这里目前是5家独立门户,其中两处为民宅,三处是店面。
除了破旧房屋及散落一地的府第其他石构件外,“尚书第”最显眼的是正门口的公共厕所。一住户介绍,这个公厕估计有十几年的历史,应该属于“尚书第”的前庭院,它其实已经严重破坏“尚书第”本来的结构。
故乡遗风
十二黑地白月旗
因潘荣而受赐
龙海颜厝是潘荣的故乡。每年端午节,九龙江沿岸村民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但是龙海马洲村过端午节划龙船却独具特色。在那九龙江畔大榕树下有座龙树王庙,庙宇供奉着水仙尊王金身,每当端午时节,庙宇门前,插着十二支黑色旌旗,而黑色旌旗上又悬挂着一轮白月,格外醒目。据当地村民讲,这黑地白月旗是皇帝赐封的。
据当地村民介绍,当时潘荣率领的船队上面是悬挂着明朝皇帝御赐的‘黑地白月旗’,册封琉球国王回来后,英宗皇帝大悦。于天顺七年夏末秋初时举行国宴以示庆祝,酒宴上,潘荣手中一道疤痕给英宗皇帝瞧见。倍感好奇的英宗皇帝便问潘荣手上怎么有这么一个伤疤。潘荣如实回答:“这块疤痕是当年看划龙船掉进水里被竹排划伤的,还要感谢马洲水仙王的救命之恩,如果没有马洲水仙王,可能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潘荣。”
接着潘荣便把小时候看划龙船落水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百官听后倍感惊奇,英宗皇帝开口说:“朕给他加封‘黑地白月旗’,让水仙尊王保护马洲百姓安康,合境平安。”
从琉球博物馆馆藏古画中,可以看到当年潘荣奉旨归国贡船上的旗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旗帜与马洲的黑地白月龙船旗,竟十分相似。(本网记者 萧镇平 白志强 文/图)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