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级非遗项目:忠门蒸笼制作技艺资料介绍
“肩挑蒸笼走天下,一弯弯锁遍四方。”忠门蒸笼制作技艺作为市级非遗项目,是北岸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伴随着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节目的热度,当地利用“五一”假期等节点,展示忠门蒸笼制作技艺,吸引许多游客关注。
“我们家祖传做蒸笼手艺,制作的蒸笼经久耐用。”忠门蒸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黄进泉介绍,忠门蒸笼,亦称卷炊、灶炊,俗称弯锁,始见于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有430余年的历史。忠门蒸笼因质地牢固、轻巧美观、不变形、使用方便等特点,加之材料天然,蒸煮的食物带有淡淡木香,别有一番风味,备受欢迎。
制作蒸笼看起来简单,实则繁难。记者了解到,传统的忠门蒸笼制作技艺,是用富有弹性的柳杉、甘母木、鸭掌木,配以柔韧性好的竹片和山藤材料,过程需用皮刀、裁刀、刨刀、铅子等工具,再经过盘制腰箍、编织底座、绑接竹篾、钻孔等30多道工序,精心加工制作而成。一套蒸笼由2个蒸笼和1个炊盖组成,制作一套笼屉直径2尺的蒸笼,已过花甲之年的黄进泉需要六七天时间才能完成。
“忠门蒸笼制作技艺,不仅推动了北岸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承载着当地父辈及乡民永恒的记忆。”黄进泉说,此次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播出,在展示各项非遗项目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对本地的非遗项目产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这种面临濒危的非遗项目,更是迎来新生。如今,他除了坚持忠门蒸笼制作外,还结合当地习俗,制作漆彩的篮层、花篮、果盘等,受到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北岸经开区进一步加大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筹建蒸笼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定期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研学等活动,让青少年能够零距离感受蒸笼制作技艺的魅力,推动这项传统技艺“枝繁叶茂”,让蒸笼制作技艺以全新的姿态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全媒体记者戴立钦
附标题:肩挑蒸笼走天下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