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痴迷米雕 摆摊月入三千
▲林益义在米上刻的“一生有你”
痴迷于米雕的林益义
闽南网7月17日讯 小小的米粒上也能刻字吗?在石狮,有一名90后大二学生,不仅能在米粒上刻字,最多还能刻上25个字。他叫林益义,漳州人,是闽南理工学院2010级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痴迷米雕,林益义自学成才,并外出摆摊“卖米”自筹生活费。现在,他希望有人来投资这项“米尖上的艺术”。
痴迷米雕自学成才
在石狮龟湖公园边的民房里,林益义的工作室显得局促而闷热。一盏台灯,一小袋大米,几支水笔,就是林益义所有的“艺术家当”。
林益义告诉记者,米雕最早起源于清朝,是科举考试时作弊者用来刻诗词歌赋的工具。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也出过镜。如今,工艺人在大米上雕刻上名字、心愿、祝福语,然后装在造型别致的水晶瓶里,注入橄榄油,盖上金属帽,系上红绳,就成为手机链、钥匙扣、手链、项链等精美的米雕工艺品。米上刻字虽小,却不用放大镜就能看清楚,着实很神奇。
而他又何时“老鼠爱上大米”呢?林益义说,2010年年底,他从网上视频上看到米雕作品,立即被“米上刻字”的绝活给迷住了,于是开始自学。刚开始,他只能在米上歪歪扭扭地刻上一个字,还特别的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林益义因爱米雕而自学,愈学愈迷,废寝忘食,有空没空就琢磨着怎么刻好米雕。最先,林益义只能刻简单的“一”、“二”、“三”等字,慢慢地也能刻些繁杂的字,最多时在一粒米上能刻25个字。
“一颗米内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林益义说,米雕贵在精微,也难在精微。米上雕刻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熟练的微雕技能就难以完成。刻字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要由简及繁,由少及多。为了精益求精,林益义甚至放出话来,“求虐”、“求刁难”。
摆摊“卖米”自筹生活费
一粒米,刻名字,刻“一生有你”,刻“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米”轻情义重,林益义说,学会米雕后,朋友们引以为奇,经常求赠些小挂件。长此以往,自己也萌发了做些米雕挂件售卖的念头。于是,林益义选择出来摆摊卖艺。周末和节假日时常外出摆摊,寒暑假也呆在石狮卖艺,一个月能赚到3000多元,基本上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
林益义说,自己不敢妄称“米雕艺术家”,仅仅只是一个“不合格的小商贩”。“以前经常在学校门口摆摊,很多小朋友都很有兴趣地过来围观,但小学生都没钱买,最后常常是我免费刻字送给他们。”
除此之外,林益义还经常免费给军人刻字。他说,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当兵进了军校,所以自己会莫名地对军人有种亲近感,也会免费送给军人。更有意思的是,一般军人都不会接受他的免费赠送,都会掏钱购买米雕工艺品。
早早出来摆摊卖艺,林益义比一般大学生多了很多社会阅历。摆摊一年多来,林益义与公园管理人员、城管打过“游击战”,与摩的工、客车司机聊天侃大海,还被顾客故意刁难过,“在街头雕刻,受环境影响,往往很难完成一粒米上刻15个字以上的作品,但有一次,有位顾客就非要我完成,说出多少钱都不在乎!”
由于家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益义靠“卖米”也能补贴家用,“我并不认为大学生摆摊有不妥的地方,我很满足自己能自食其力”。
下半年就升大三了,林益义说,自己还会坚持“卖米”,也希望有人能投资这项“米尖上的艺术”。毕业后,林益义想创业办一家和民间工艺有关的公司。(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庄奕烨 吕波 实习生 蔡梅莹 李玲玉 文/图)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