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什么叫老年节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还被称为菊花节、茱萸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年节?
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节也就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这一天,老年人要通过登高,饮菊酒等方式来祈祷长寿。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康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我国“老年节”。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糕上还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两只羊,取“重阳”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放儿女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还有的地方,祝寿回礼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寿和步步高之意。
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是是菊花开放的最佳时间,也是赏菊的好时候,在花团锦簇的菊花从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一份宁静,现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们纷纷效仿晋代世人陶渊明,隐世与菊为伴,而赏菊习俗也是从此刻流传于世。
插茱萸
农历的九月正是茱萸气味最浓的时候,所以人们会准备一些新鲜的茱萸插在头上,戴在臂上或者挂在大门上,其目的与端午节插艾草一样。只不过端午节是为了“避午”,重阳节是为了“避寒”,都是一种躲避的行为。
赏菊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洁、质朴的品格,才有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也写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饮菊花酒
秋分之后,寒气出现,万物凋零。而菊花却不怕寒冷,依然迎风绽放。所以人们就认为菊花不怕寒气,于是就用菊花酿酒以御寒气。比如明代时,人们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诸药”。李时珍也说:菊花酒“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
登高
重阳节的时候不仅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而且此时秋高气爽,最是适合登高远望。 自古代起,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篇也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放纸鸢
人们在三月三也有放纸鸢的习俗,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万物返青。而重阳节时,万物开始凋零,所以人们登高放纸鸢是为了送别:一是送别大火星下沉,二是为了送青。因此人们在重阳节放纸鸢时,要让纸鸢飞得越高越好。
而且等纸鸢飞到高空之时,人们还会故意将线剪断,让纸鸢随意飞去,寓意着把“晦气”带走了。当然这也是人们祈求平安的一种习俗。
本文由'东海冰洁'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