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节怎么来历
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节怎么来历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出现过两个版本的教师节。
第一个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发组织设立、旨在呼吁改善教师待遇的“6月6日”版教师节。
第二个是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设立的“农历8月27日”版教师节。然而前者国民党政府不予承认,后者因为战争等原因并未在全国推行。
有意思的是,在那个教师节难以推行的年代,一位湘赣边界因为交不起住宿费而每天行走20多里路往返于家校之间的小学生,40多年后却成了我国现行教师节的“倡议设立第一人”。
当年的那位农家学子就是后来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梓坤。
那么,现行教师节设立之前,教师的节日是怎么庆祝的呢?
1951年,本着“教师是工人阶级队伍一员”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不设立单独的教师节,将对教师节日的庆祝纳入“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当中。
直到1981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在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与时任全国教育工会主席方明和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提及了另外单独设立教师节之事。习仲勋听取两人建议,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一起写报告请示党中央。1982年4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建议以马克思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关于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方明还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等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先生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在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下,国家日益尊师重教。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农村党支部,有越来越多的同志,懂得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懂得教育的重要。这是我们党的一大进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
教师节发展历程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教师节有什么重要意义
1、建立教师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的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2、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3、每年的教师节,世界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本文由'御阪沛柳'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