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第三个庚日是什么意思 夏至三庚是入伏吗
夏至的第三个庚日是什么意思 夏至三庚是入伏吗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来记载时间。所谓的“第三个庚日”就是时间遇上的第三个带“庚”字的时间,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般来说,有着“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也就是说,到第四个“庚日”的时候就是初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三伏主要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三伏的日期主要是从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
那么可以知道的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的到来,意味着三伏天的开始,就进入了小暑时节。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没有到达最热的时候。
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是大暑,小暑之后就是大暑。这里也表示了,当夏至日第三个庚日的来临,天气就会逐渐炎热起来,慢慢就会到达第四个庚日,也就会迎接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三伏为什么要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暑气连天,万物避伏,其节气一般在小暑之后、处暑之前,涉及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令,故称“三伏”。伏日是暑气最重的日子,短则为三十日,长则为四十日。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极至,但地面积温并未达到最高,北半球积温仍处于不断累积加高阶段,故夏至并不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段,故夏至并不算伏日。那么伏日为什么是从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呢?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进入了小暑节令;庚为天干之一,天干共十,两个庚日之间相隔为十日,也就是说夏季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三个庚日之间相隔为二十日;而每个节令之间的相隔时间为十五日,即一月两个节令,半月为一个节令,这样,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实际就已进入小暑节令最少五天及以上了。这就说明,小暑节令并不都在伏日,伏日包括小暑节令的一部分而止于处暑之前。这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小暑不全伏,大暑正当伏,立秋暑气猛如虎,伏日止处暑。”处暑就是暑气已停止的意思。
第二个原因是与用庚日有关的问题。庚者,更也,天道有所更替也。伏日在夏秋之间,是一年之中期,或谓之“长夏”时节,五行属土。夏五行属火,其性旺盛;秋五行属金,其性敛收;而夏秋转换之间则五行属土,其性中和。故伏日处于五行多变之时,是事物由盛转衰的节点,故用庚日,以示天道变化。天道变化,鬼神应之,况于人乎?
三伏第一天吃什么最好
1、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初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zhi,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人有“初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2、饺子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3、汤面
入伏的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所以吃起来会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本文由'惠栾诺'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