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传说 关于立夏的传说故事
立夏的传说
传说故事一
立夏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 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 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 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传说故事二
“称人”的来由有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说元末朱元璋起兵时,手下大将常遇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元军活捉了去。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后经多方打探险才得知常遇春被关进了监牢。
朱元璋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一面差人买通元军将领,一面通过朋友贿赂牢头禁子,让他们好生对待常遇春,不要让他遭罪。俗话说“有钱能买鬼推磨”,“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再加上元军将领和那牢头禁子早就看出元朝气数以尽,正愁没门路巴结朱元璋,哪还敢给常遇春罪受呢?可是怎么才能让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在牢中得到了厚待呢?弄得不好将来朱元璋得了天下那可是要灭九族的事呢!
牢头禁子的老婆见丈夫一连几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就问丈夫何故。听丈夫说了常遇春的事后,他老婆哈哈一笑说:“这事还不好办,你先称一下常遇春有多重,再好酒好肉的养着他,只要他不瘦不就说明他在牢里没遭罪么?”
第二天,牢头禁子真的按老婆说的给常遇春称了体重,这天刚好是立夏日。打这以后牢头禁子每天好酒好菜地待候着常遇春,生怕他瘦了一星半点。
一年后,朱元璋率军攻克了那座城池,从牢里救出了常遇春,牢头禁子为了表功,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叫人又称了一下常遇春的体重,常遇春不仅没瘦反而比去年重了十来斤。而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立夏日。朱元璋大喜,笑着说:“好,好,立夏,立夏,称人,称人。”打这以后立夏称人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立夏“称人”的第二种传说与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有关。
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继。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
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忘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忘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国演义》里有诗说“追玩作乐笑颜开,不念危土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立夏简介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真正意义上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若按我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本文由'逍遥山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