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风俗是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宗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的风俗是什么

  1、腊八粥

  腊八粥,起源于古代腊祭,用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礼记·郊特牲》:“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有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有所不同。

  2、腊八蒜

  泡腊八蒜,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

  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类的容器里,倒入醋,封上口,放置于阴冷处保存。

  泡在醋中的蒜会慢慢变绿,最后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

  3、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是安徽省黟县腊八节的民间小吃。

  明清时期,每年腊月,勤俭创业的徽商都烧制“腊八豆腐”,外出经商时可以吃一年。

  腊八豆腐用小黄豆做成豆腐,中间挖洞放入食盐及配料,在温和太阳下烤晒而成,使盐分慢慢吸收。

  4、腊八面

  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称“腊八面”。

  将豆类和多种蔬菜,以及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木耳等调成汤面,同面条同煮,营养丰富,十分美味。

  5、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的传统食品之一,有数百年历史。

  腊八豆以黄豆、花椒、盐为原料,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

  成品具有特殊的香味,异常鲜美,深受百姓喜爱。

  6、腊八饭

  宁夏、河南等地的腊八节习俗是吃腊八饭。

  用八种以上的谷物干果,制作腊八饭,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硕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7、腊八冰

  民间有“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的说法。

  腊八前一天,人们用钢盆舀水结冰,到了腊八节将冰脱盆,并敲成碎块。

  据说腊八冰能治百病,大人和孩子都要吃,而且怎样吃,都不会拉肚子。

  8、腊祭

  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

  到了唐宋,此节被蒙上神佛色彩,诵经纪念,相沿成节。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成为腊八节的主要活动,祭祀的神主要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等。

本文由'宜佳宁'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