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纪念谁 端午节纪念的三个人是哪三个
端午节纪念谁 端午节纪念的三个人是哪三个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民间有很多说法,最常见的三个说法是端午节纪念曹娥、伍子胥和屈原。
在浙江一带流行的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是这样的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曹娥生于东汉时期,今天的浙江绍兴上虞人,她的父亲是专门搞祭祀的巫祝。父亲不幸溺死在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泣。过了七天,她也投江而死。
因为她是孝女的楷模,因而广泛流传。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建造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并在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竞渡以为纪念。
也有传闻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杀害了,为了报仇,伍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最终打败了楚国,报了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听信了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又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于是把五月五日也称为伍子胥纪念日。
民间传说伍子胥死后,天帝怜他竭尽忠心却遭冤死,便封他为钱塘江的潮神。《曹娥碑》上说:“五月五日,以迎伍君”。
而流传最广的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当时是楚国的大臣,得到了楚怀王的器重,但是也因此引起了同僚的嫉妒,他们在楚怀王以及后来的继位者顷襄王面前诽谤屈原,最终在奸诈小人的迫害下,屈原被疏远,最后被流放。
楚国被秦国攻破以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于是悲愤满腔,怀抱大石投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传屈原是在5月5日,投江自尽,楚地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民间传说,还有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无论是为了纪念谁,都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和敬仰。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对的民间歌谣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草,家家要祭祖。五月五,过端午,画个王,喝雄黄,人人庆端午。五月五,过端午,欢欣又鼓舞。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本文由'翠芙酱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