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元宵节灯谜的由来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

  元宵节灯谜的由来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

  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据《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智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灯谜推荐:

  铁公鸡(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吃卯mǎo粮

  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超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

  皇(打一成语)-白玉无瑕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

本文由'折梅恨蓉'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