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关于春节的来历简介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来历简介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最初来自农业。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中有“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风俗

  除夕之前有扫尘的风俗。“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依《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的年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文化内涵,其含义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清扫出门。这一习俗依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心愿和辞旧迎新的诉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大搞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氛围。

  春节习俗还有贴门神和年画。古时候所指的“桃符”,即门神。据马鉴《续事始》上说,“门神”就是桃木板上画着“神荼、郁垒”的像。据《风俗通》上说,“郁垒,神茶,是昆弟二人,能执鬼”。到了唐代,门神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唐太宗患病,夜闻鬼声非常惊怕。天明告诉群臣之后,开国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就全副披挂,仗剑执锏,侍立在门旁,这一夜唐太宗再也没有梦见鬼。唐太宗既要长久平安,又不愿两位大将经常侍立,就命画工画了他们两人的像,悬到官门口,称做门神。后来人们仿照这种做法,纷纷在春节把门神贴在门上以避邪恶。

  守岁就是辞旧迎新,在新的一年临近之际,中国坊间有“开门爆竹”说法。即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放鞭炮可以创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是节日的一种娱乐项目,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和欢乐。守岁就到了新年的初一。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出门,穿上最漂亮的体面服装,打扮得整整齐齐,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各式各样,有的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带几个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时互相道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太浪费时间和精力,后来一些权臣和士大夫便使用名帖相互投贺,由此发展为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小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已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有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说法,因为“岁”与“祟”同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无灾地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穿线编成龙形,置于床脚,《燕京岁时记》中有此记载;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是家长用红纸包着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等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熟睡时,家长悄悄地将红包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现在,长辈为小辈分发压岁钱的习俗依然盛行。

  春节不是春天的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春”的开始到底是哪一天?元旦?农历大年初一?都不是。

  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一年内的周期性改变,反映这种相对位置的是阳历。而“春节”却是按阴历定的,不能准确反映春季的开始。我们的祖先有按照阳历划分四季的方法,那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建立的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24节气的阳历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对应着地球与太阳的某种相对位置。我国古文明是在黄河流域发源的,24节气反映了黄河流域的现象。我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作为“春天”的开始。这时,黄河流域始有春意。天文学上则以春分(3月21日前后)作为“春天”的开始。

  人们常把l-3月作第一季,4-6月作第二季,依次类推。不过,这四个“季度”不能叫春夏秋冬。为了和气候一致,气象部门把最热的6—8月作为夏季,最冷的12—2月划为冬季,春、秋分别是3—5月和9—11月。按气候定的季节名称在南半球要相反。因为北半球最热的季节南半球最冷,北半球最冷的季节南半球最热,所以与北半球春、夏、秋、冬的同时,南半球是秋、冬、春、夏。

本文由'广云baby'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