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关于端午节风俗的诗句 描写端午节风俗的古诗词

  关于端午节风俗的诗句 描写端午节风俗的古诗词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 褚朝阳《五丝》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正是浴兰时节动。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舒頔《小重山·端午》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端午节主要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本文由'希月小公主'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