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来历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传说
八月十五中秋节来历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传说
八月十五中秋节来历是什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传说有很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在民间。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极富浪漫色彩。中秋节正当秋分,太阳直射月亮朝地球的一面,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固有赏月与祭月之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有十日,日光似火,草木枯焦,人类难以生存。”好在这时有一位身怀射箭绝技的英雄,名叫后羿。他一口气射落九个太阳,只留一个,免除了人间灾难。天上玉皇大帝为了表彰他,送给他一包不死之药。后羿和嫦娥是恩爱夫妻,便把药交嫦娥保管。后羿有个徒弟,是个小人。在八月十五这日,他趁后羿外出,便逼嫦娥把不死之药交出来。嫦娥不甘心,一口把药吞服,想不到吃了不死药后,她顿觉身轻如燕,飞向月宫。也有说是后羿射日后被黎民拥立为王,他居功自傲,成了暴君。嫦娥怕他吃了不死药后,永远害人,便把药一口吞下,在中秋之夜奔入月宫。也有说嫦娥吃了王母娘娘的不死药,受到王母娘娘惩罚,变成一只蟾蜍,被贬到月宫去捣药。虽然古书记载对嫦娥有褒有贬,但民间还是把她当作美丽善良的化身,每到中秋,便拜祭她,民间称为“拜月”。
传说嫦娥非常喜欢玉兔,她奔月时是带着玉兔到月宫的。玉兔看到嫦娥被罚,于心不忍,便代替嫦娥捣药。可爱的玉兔,以后便成了月亮的代称。后人“拜月”,里面也包含了敬拜玉兔。在中秋节,玉兔被人们做成美术工艺品,深受儿童喜爱。反映中秋节的古画,嫦娥和玉兔往往同时出现在画中,在广寒宫中相依为命。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五百丈高的桂树。汉朝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耕作,被天上玉帝贬到月亮去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吴刚也永无休止。中秋月明,人们凝视,隐约可见月中吴刚伐桂的一举一动,似乎是真有其事,增添了赏月的情趣。传说嫦娥和吴刚在月宫中还学会酿造桂花酒,中秋之夜对酒当歌。毛主席诗词中就有“寂寞嫦娥抒广袖,吴刚捧出桂花酒”之句,多么浪漫的情怀。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当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月饼在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而据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流传着一种“太师饼”它是为纪念太师闻仲而制作的,而这种饼也就是月饼的始祖。而汉代的张骞在出使西域时,就将一些月饼馅料芝麻、胡桃引进,这样也就有了“胡饼”。唐代时,“月饼”的名称开始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月饼又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到了宋代,制作月饼也开始讲究了,在月饼上面会刻一些图案等,而到了清代,月饼的工艺更是有所提高,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到后来,月饼也就成为中秋佳节的一种传统美食。
本文由'终幕艳青'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