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乞巧节是几月几日 2020乞巧节是哪一天
2020乞巧节是几月几日 2020乞巧节是哪一天
2020乞巧节是8月25日,星期二。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因为在这一天,民间要进行乞巧活动,即向织女乞求智巧。
传说织女聪颖美丽,多才多艺。她不仅会织云锦,而且还能缝无边的天衣。七月七日织女与牛郎重逢相聚,心情格外舒畅,如果在此时向她乞求智巧,她定会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人们,人们从此就可以除去笨拙,变得心灵手巧。乞巧习俗反映·了劳动人民要向织女学习劳动技能的强烈愿望。所以,七夕之夜,少女们便梳洗打扮,摆设香案,供上瓜果,在月光下祭拜织女,向织女乞巧。传统上,乞巧时有一些流行的俗信活动、验兆。如,各地多是少女们在月下用七根梅花针、七条线比赛,谁穿得快、穿得多,谁即为乞到灵巧和智慧。另外,以蜘蛛结网来作为乞巧的符应,也是相当普遍的作法。
不同地区的乞巧节的习俗
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一般在乞巧节和中秋节夜晚漂河灯,届时,白族人民将各式各样的纸灯点上蜡烛和香火,置于河中漂放。河灯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有莲花、花篮、鱼、龙、风等,还有以古今故事为题材制成艺术价值较高的河灯。其制作多是就地取材,有的将南瓜切成两半,掏去瓜瓤,罩以彩纸而成;有以玻璃为原料,制成玲珑剔透、色彩斑斓的各式河灯;有的以青蒿缚香柱,星星点点、朦蒙胧胧,别有情趣。
嘉兴塘汇乡古窦经村,每逢七夕节要举行香桥会。节日里,附近各村的香客纷纷聚拢起来,共同献香。几名手艺好的香客用香搭一座约四五公尺长、五十公分宽的香桥,桥上摆放各家送的香包,让牛郎织女在精巧的香桥上甜蜜地叙情相会。入夜,人们将香桥点燃,在五颜六色的香火中,想象牛郎织女踏上了香桥,人们一片欢腾。
在台湾省的汉族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书生郭华,在进京赶考途中与一姑娘一见钟情,不料郭华暴病而逝,姑娘将其埋在自己床下。十个月后,姑娘为其生下一子,为告慰郭华在天之灵,姑娘常于床头焚香祭拜。人间其故,姑娘告曰拜床母,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人们纷纷效仿,遂有七月七拜床母习俗流传。每逢此时,家家都携孩子祭拜床母。日落时,孩童们在自己的床上供奉肉、饭、酒、糖果等供品,燃香磕头,祈愿床母庇佑赐福。
除此之外,由于汉族民间俗信观念中,认为天河的晴晦,预兆农业收成的丰欠。所以,还有七夕夜观天河、祈五谷的习俗。据说,这晚如果天河晦暗,当年的收成将会减少;如果天河清亮,当年的五谷则会丰收。故而在一些地方人们便举办“青苗会”,大家共同集资,祈祷五谷丰登。
《彝陵县志》记载:“七夕家家树点荷叶灯,取荷叶极大者,插蒲烛灌脂其中,燃置竿头,于户外树之。”七月正值荷叶生长茂盛之际,每逢七夕,人们都要在门前点燃荷叶灯以示过节。
二月二乞巧节
在磁州西部山区。至今还保留并传承着姑娘们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过乞巧节的风俗,即所谓“磁州女乞巧二月二”。
传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姑娘们长智慧的日子。到了这天。姑娘们要穿上最心爱的衣裳,自由结伴儿,从家里带上妈妈给准备好的小米、白面、油、盐,还带上锅、碗、盆、勺儿,到山上去野餐。当地称之为“姑娘们吃乞巧饭”。
姑娘们到了山上。自己安锅、垒灶、拾柴、打水,有三五个人合做一锅饭的,也有十几个人合做一锅饭的。有的炯小米饭,有的包水饺儿,有的熬米粥。饭做熟了。姑娘们就到山坡的灌木丛里。去摘Yz针尖儿。这时,满山都飘动着姑娘们的花衣服,象落满山的花孔雀。每个姑娘找到麻机棵子(一种带刺的野生植物)从上边摘七个红红的讫针尖儿回来。大家又都围在野餐的锅旁。这时,山坡上又出现了一圈圈儿的梅花瓣儿。像是孔雀开了屏。
姑娘们按照乞巧的仪式,先把其中一个姑娘的眼睛用布捂起来,让她把手里的七个屹针尖儿撒在锅里,再递给她一双筷子。在饭锅里轻轻搅上三搅,然后用筷子夹起饭来吃。只准吃七口,如果能吃到七个屹针尖儿,就被视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一个姑娘吃过了,再将另一个姑娘的眼捂起,在锅里补足七个屹针尖儿。用筷子搅上三搅,然后又吃上七口。她们依次挨着吃,最后排出次序:凡是吃到七个屹针尖儿的姑娘,大家就称其为巧姐或巧娃。就会受到同伴儿们的爱戴和尊敬。乞巧仪式结束,大家就去掉捂眼的布儿,在饭里加上调料,拿出碗来。每人盛上一碗,开始野餐。姑娘们边吃边乐,咯咯咯。叽叽叽。嘻笑声满山遍野。她们尽情地享受野餐的快乐。
这个古老的风俗。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至今还在磁州地界许多山村里流行着。
本文由'张子硕'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