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端午节门上挂什么 端午节门口都挂什么
北方端午节门上挂什么 端午节门口都挂什么
北方端午节门上挂葫芦,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葫芦本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桃木八卦葫芦挂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驱瘟、带来好运的作用。
端午节为什么挂葫芦
在古代先民们认为五月为“恶月”或“毒月”。五月的南方天气已十分炎热,雨水大量增多,山洪暴发突然而无妨。人们为了求生,便利用自然界中的葫芦绑在身上,险中求生,这时葫芦被称为“腰舟”。由于葫芦的特殊功能,能在危急时刻救人性命,人们便对葫芦产生了崇拜。后来演变成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挂葫芦的习俗。在北方即是家里没有葫芦,便用剪纸剪一个葫芦贴在大门上。
端午节挂葫芦的传说
传说一:也有民间传俗,说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传说二:关于门上挂葫芦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在古代有一位卖油的老翁走村串乡卖油,他这样喊:“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注:在过去一斤为十六两,半斤为八两),于是,很多人为讨便宜都打四葫芦。这时唯独一村童只打一葫芦,老人问他为什么不打四葫芦,村童说出了其中的原由,卖油老翁认为这孩子诚实,就告知他,五月五日将有大灾大难,如在自家门上挂个葫芦便可免灾。
村童回家将其卖油老翁的话告母亲,并如此照办,果然在五月五日这一天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在民间便有了五月端午门上挂葫芦的习俗。
北方端午节的风俗
1、挂五彩丝
相比较南方的热闹民俗,北方的端午节气氛越来越淡化。民俗学家乌丙安说,在古代北方,每至端午,人们要涂饮雄黄酒,在手足腕处系挂五彩丝。在北方,有佩戴钟道祛五毒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所替代。五毒肚兜一般都是长辈送给孩子的,其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5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节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2、射柳
据说,这项竞技活动在辽时便已出现,一直延续至清末。驰马射柳在端午节清晨举行,先将柳树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然后参赛者依次驰马拈弓射削白处。射断柳干后驰马接断柳在手者为优胜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这种节日竞技相沿成习,直至清末。
3、打马球
也是北方端午大戏之一。击鞠亦即打马球,也是北方端午节的主要经济娱乐活动之一。相传,唐玄宗利隆基便是这项运动的爱好者。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4、游天坛风俗
《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 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南方和北方的不同习俗:
1、吃粽子
首先是粽子的不同,南北方饮食文化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南甜北咸”,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却突破了这个樊篱,南方吃咸粽、北方吃甜粽。
南方粽子形状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就先吊足了吃货们的胃口。南方粽子馅料丰富,完全可以和北方的水饺相媲美,如鲜肉、火腿、腊肉、蛋黄等,咸味是南方粽子主打,早上来个鲜肉蛋黄粽,吃两个还是会意犹未尽。
北方人也爱吃粽子,粽子蘸白糖,甜甜糯糯,十分可口。平时超市里粽子就持续供应,到了端午节,各种各样的蜜枣、豆沙、八宝粽子,更是一夜之间充斥市场,选择多多。
2、南船北马
我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端午赛龙舟,北方则有踏柳赋诗的习俗。古时,每当端午来临,北方的地方官府都会邀请城中士大夫骑马至郊外,宴饮赋诗,纪念屈原,这种活动被称为“踏柳”。发展到现在,端午踏柳吟诗的习俗在北方依然存在,有些地方会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吟诵诗文,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辟邪寓意不同
在南方,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民俗专家介绍,南方端午挂艾条、悬菖蒲的习俗,相当于春节放鞭炮,目的是辟邪。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本文由'佟佳平筠'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