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火把节来历 火把节有什么风俗

  火把节来历

  根据史籍记载,火把节属于火崇拜,火把节古称“新火节”,因为火是光明的象征,代表演理想和希望。其始于时间,应在古代部落时期,古代先民取来火种,重新生火,目的是为了除旧布新,让火永不熄灭。

  民间广泛流传的起源是“火烧松明楼”的故事。相传在唐代,大理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沼。六月二十四这天,皮逻阁诱召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纵火将他们烧死。邓赕诏主的柏洁夫人早就看穿皮罗阁的野心,劝丈夫不要去,但迫于祭祖和南诏的威力,不得不去。

  柏节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于是将一只铁钏戴在丈夫的手上,后据此认出了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见柏节夫人貌美聪慧,便逼她为妾。柏节夫人假意答应,但回去将丈夫掩埋后,率众与围城的南诏兵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于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而死。

  火把节起源问题的一个分论则是:“火把节起源的唯一性”问题。在火把节被简单归为彝族节以后,一个愚蠢的推论就是:白族火把节源自彝族火把节。这个推论存在的硬伤是彝族内部火把节高度不一致。时间上不一致,地域分布上也不一致。

  乌蒙地区的的彝族甚至根本没有火把节的风俗。所以此推论无法解释白族火把节在民族内时间内容形式上的高度一致性的特征。有鉴于白族建立的南诏大理国延续500多年对云南的影响,“彝族火把节源自白族”的推论更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退一步说,考虑到彝族火把节在称谓,相关传说,时间,庆祝形式的巨大差异,除了大理州的彝族火把节是源自白族以外,其他地方的彝族火把节很有可能是独立起源的。火文化在氐羌系北来民族中的仪式化表达的普遍性完全可以产生不止一次的独立起源。

  火把节的传说

  中国人对于传说总是非常好奇,因为每一个传说仿佛都被赋予了传奇的影子,显得非常神奇,这就和风水一样的令人着迷。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火把节传说。

  纳西族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传说是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于是派人将人间烧成火海,于是火把节就诞生了。

  白族的火把节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彝族的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共三天,传说斯惹阿比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有什么风俗

  第一天:祭火

  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本文由'嬴雨安'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