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花灯节是什么时候举办的 花灯节的来历是什么

  花灯节是什么时候举办的

  玩灯是花灯节的主要活动,但目的在于为“社火”服务。随着华灯初放,各地的社火便登场了。甘肃的社火有舞狮、舞龙、跑旱船、铁芯子、高跷、马故事等等。

  有关社火的传说也五花八门,影响较大的传说有:

  很久以前有九头鸟伤人,火神变成白胡子老人告诉人们:“九头鸟不敢落水,人们只有坐船到水里才可避难。”于是人们黑暗中点起灯笼坐船到水上,形成“花灯节”。

  有的地方有点“明心灯”的传说:腊八吃了“糊心饭”,出门就回不来了。只有在正月十五点上“明心灯”,出门人心亮才知道回家。于是到了这天家家都要点起灯笼,形成“花灯节”。

  也有人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祭“泰一”。他在甘泉宫建泰一神坛,于正月十五举行大祭。是日,命宫人张灯于坛上,并命歌舞、百戏以娱泰一。此后列朝帝王把他喜欢的娱乐活动都加于其间。再后,民间也争相仿效,遂成“花灯节”之俗。

  花灯节的来历是什么

  其实,“花灯节”之起源比汉武帝祭泰一可能还要早。在殷商时期,民间就有用火祭社的活动,“社”之本义就是祀土,就是祭土神。所以民间于正月十五日要举办“社火”。

  社火者,以火祭社之谓也。后来把火祭的形式逐渐变为花灯祭,这才有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

  总之,“花灯节”之俗历史悠久,里边也夹带着一些宗教内容。传说魁星满腹经文,但屡考不中,便跳河自杀,后被河鳌救活,成为魁星神。据说天水历史上文官辈出,并多崇拜和信仰魁星。社火中的魁星形象为魁面,骑鳌鱼。右手握笔,左手掌砚,行走若跛舞。一路上沿途观众皆揖手作拜。魁星用笔蘸水、四处甩洒。当地人认为,凡有水滴落额头,家有读书人高中。

  除此之外,甘肃村民还特别讲究“撵灵官”、“跪青官”。四大灵官走在队前,后面紧随青年儿童,呼喊着走东家窜西家进行驱邪逐疫。灵官过后,接着春官来了。家长拿出好烟好酒进行招待,春官点燃案头的香火,脱口说些祝颂词,便扬长而去。

  这些古老的仪式之后,全村男女老幼便涌到社火场去,一直玩到天快亮,才渐渐回家。

  关于看花灯的诗句

  1.《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灯》,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诗描写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2.《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五夜观灯》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诗词之一,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游戏。青年男女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3.《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本文由'帖尚文'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