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精气神是什么意思啊(精气神是什么意思)

精气神是什么意思啊,精气神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养生,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2、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3、 何谓精气神? 精,物之精华。

4、看看“精”字,左边是“米”字,右边上面是“生”字的简化,“生”字下面是“月”,“月”,古代通“肉”。

5、“米肉生”为精,指的是食物的精华。

6、养生的首要在于良好的饮食。

7、米肉,一素一荤,荤素结合。

8、良好的饮食在于均衡营养。

9、我们现在常用的“膳”字,也是这个意思。

10、“膳”字左边是“月(肉)”,右边有草,是素,说明饮食要荤素结合,以求均衡,为养生之首要。

11、精,主要就是从良好的饮食中获取。

12、 古代“精”字中的“月”,又是“丹”字的变形,“丹”,寓意井中出丹,上面“生”字,表明良好的饮食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13、 气,甲骨文的“气”字,是三根长短不一的横线,表示地气蒸腾而上,直达天际。

14、为什么是三横?三横象征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

15、老子说:“三生万物。

16、”天地万物,包括人,乃由气聚散化生。

17、气于天地人之间流动沟通,具有催发天地万物生长的能量。

18、对于人来说,气从何来?从饮食中来。

19、看看“吃”字,为什么“吃”是口乞,正是“以吃补气”。

20、饮食化精,“练精化气”。

21、 广义上可以说万物皆有气。

22、具体说来有三种,也就是气的三种写法所表达的意义。

23、第一种是外在之气,对于人而言,空气是人类生活的根本需要。

24、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的生存也很重要,对于环境,我们常用“地气”、“清气”;第二种是食物之气,可以写作带“米”字的“气”,实际上就是养生学上常常提到的精气;第三种就是人体的元气,道家谓之“气”。

25、 再看看“神”字。

26、“神”字由“示”和“申”两字组成,“示”上两横,表示上面的天,其下“小”字,为日月星之象。

27、“申”,是闪电的象形。

28、古人认为闪电威力无边,神秘莫测,便对它顶礼膜拜,奉为神灵。

29、闪电是古人敬奉的最原始的神灵之一,是上天的代表,万物的主宰。

30、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因此,神在人身上,表示人的最高主宰,这就是人的思想、心灵、精神和灵魂及其表现。

31、我们常说“气质”、“神气”、“心气”、“正气”,可以说,神也是气的一种。

32、 中国养生学乃至中国哲学,往往是神物一元的,并不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对立。

33、“神物”之间,由“气”来统一为一体。

34、精气神,构成中国传统养生和生命学说的重要部分。

35、 《灵枢·本藏篇》说:“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者失守而阴虚;阴虚者无气,无气者死矣。

36、“从这一段经文也可以看出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

37、五藏藏精,精为神之舍,有精才能有神,所以“积精“,才可以会神。

38、精伤了,神就无所舍,是为失守,这是精与神的关系,也就是精为体,神为用。

39、精不但为神之舍,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

40、精气神,精是基础,是地;神是主宰,是天。

41、气游离沟通其间,催发乃化生“精神”。

42、所以《太平经》说:“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

43、“三者统一于气,并互相增强和促进。

44、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精气神的修炼,犹如林中火起。

45、精是火,气是风,神是光和热。

46、火起则空气流动—风加剧则火更大。

47、风、火更大则光、热更盛。

48、但是,火需要林木才能燃起。

49、对于精来说,这个“林木”就是合理的膳食营养。

50、 中国历来的养生之道,强调饮食要以素为主。

51、对一般人而言,素食更易于正神,但是脑力体力劳动强度十分大的人,也应适当补充肉食,补充均衡的营养,以补充消耗的精气。

52、 再来谈谈养气。

53、养气首先要重视环境之气。

54、我们都喜欢生活在环境清净、空气清新的地方。

55、喧闹嘈杂的环境、污浊的空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更不用提养生了。

56、《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说,呼吸,是一种吐纳养生功夫,以此沟通内外精气。

57、历来养生得道者,为什么喜欢隐居深山?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环境,吸取天地之精气。

58、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也应该尽量居住在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中。

59、其次要重视食物之气—精。

60、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要注意饮食均衡,荤素结合,因人而定。

61、 再次养精神之气—养神。

62、儒家注重道德修养,以道德修养来培育人的精神。

63、孟子更提出养“浩然之气“,实际上就是道德之正气。

64、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5、“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即使生活在喧闹的环境中,也如同在偏远清净之地。

66、长寿的人,大多心胸开阔、心地善良、性情温和。

67、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

68、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69、《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

70、肾,思胜悲“等理论。

71、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72、佛教和道教,对于精神的修养也很重视,如修道要讲虚心、学佛要有慈悲心等等。

73、现代的医学也证明了人的精神能够影响到身体健康。

74、 修炼以上三气的根本目的,在于培植身体的固有元气。

75、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行气导引的方法,如一般人可以通过合理运动、气功练习,道家通过内丹修炼,佛家通过静坐禅定等方法,来增强元气,进一步促进化生精、神,达到精气神的统一和圆满,成就养生的最高境界。

76、 常言说:“生命在于运动”。

77、正确的运动,不仅使肌肉得到锻炼,也常常会涉及到呼吸导气,促进精气运行,实际上促进了“练气化精”,“练精生气”,进而达到养“神”的效果。

78、因此运动以后,常常会达到一种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状态。

79、但是过量的或者不恰当的运动,则可能导致伤精、动气、劳神,其结果则适得其反。

80、(中国中医)。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端雅mm丶'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